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对他人有这样的评价,“某某有强迫症,天天整理房间”,“某某干啥事都得先洗手,绝对强迫症”。强迫症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个可以用来调笑的词,然而,那些真正被诊断为“强迫症”的人,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调笑和不理解。
中文强迫症一词来源于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直译,Obsessive是强迫性的,侵入的想法Compulsive是难以抑制的行为,到这里其实很好理解,但最关键的是Disorder一词,这个单词在精神疾病领域是指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是的,强迫症是一种病症,和抑郁,精神分裂这些大众熟知的精神疾病一样,是基于生理,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一种精神疾病。
2019年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组织开展的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强迫症终生患病率在2.4%,即约每40个人就有一个患强迫症,平均发病年龄20岁,男性稍早于女性,约2/3的患者症状起病于25岁以前,不到15%的起病于35岁后,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临床上专业的诊断标准。
强迫症的诊断并不像贫血这样的生理性疾病可以依靠一些化验进行诊断;目前权威的诊断标准是精神疾病诊断与分析手册第五版(DSM-5),具体如下:
A.具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
强迫观念被定义为如下:
1.强迫思维: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思维。
2.强迫穷思竭虑:对一些常见的事情、概念或现象反复思索,刨根究底,自知毫无现实意义,但不能自控。
3.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需要反复检查、核对。
4.强迫对立观念:患者脑中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对立的观念或词句。
5. 强迫联想:患者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事物时,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令人不愉快或不祥的情境。
6. 强迫回忆:患者意识中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7. 强迫意象:患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被定义为如下:
1.强迫检查:常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电插头是否拔掉,作业是否做对等。
2.强迫洗涤:为消除对受到脏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而反复不断地洗手、洗澡或洗衣服、餐具等。
3.强迫询问 :消除疑虑所带来的焦虑,常不厌其烦地询问他人(尤其是家人),以获得解释和保证。
4.强迫计数 :患者对数字发生了强迫观念,整日沉浸于无意义的计数动作中等。
5.强迫性仪式动作:为对抗某种强迫观念所致焦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些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过分的程序或仪式动作。
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注:幼儿可能不能明确地表达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
B.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 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D.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像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过度担心,像躯体变形障碍中的外貌先占观念,像囤积障碍中的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像拔毛障碍中的拔毛发,像抓痕[皮肤搔障碍中的皮肤搔抓,像刻板运动障碍中的刻板行为,像进食障碍中的仪式化进食行为,像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中物质或赌博的先占观念,像疾病焦虑障碍中患有某种疾病的先占观念,像性欲倒错障碍中的性冲动或性幻想,像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中的冲动,像重性抑郁障碍中的内疚性沉思,像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的思维插入或妄想性的先占观念,或像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重复性行为模式]。
*以上诊断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切勿自己代入!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如果我们自己判断,通常从三个维度判断分别是时长,痛苦对立、生活影响,转化成三个问题:
1.每天花在这些事上面的时间有没有超过1h?
2.这些重复的行为或者思维是否让我感到痛苦?
3.我的痛苦有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吗?
如果一个人很爱干净,每天回家后就忙着拖地、打扫卫生,耗时一两小时,但她在实施过程当中自得其乐,做完很有成就感,内心并不觉得痛苦,那这就不是强迫症,这只是个人习惯,或算有点洁癖,洁癖也只是习惯。
如果一个人有时会有某些重复小动作或小纠结,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那也不算强迫症。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有某些强迫表现,但并不为此苦恼,对日常生活影响也不突出,那只是一种强迫倾向,强迫倾向不是强迫症,达不到精神心理疾病标准。
在2006年出版的《他们在跟踪我——异常心理学的案例故事》一书提到美国前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特朗普在06年前退出了之前的某一次总统竞选,因为作为候选人就必须与太多陌生人握手,而他有洁癖,总害怕手会传播病毒,他说过:“这简直太可怕了,研究表明,如果你和别人握手,就有可能感冒。”
另一个是大卫·贝克汉姆。他曾对媒体自曝自己有强迫症,他提到,自己力求家里的物品都要达到完美效果,比如,沙发必须排成直线,衬衫根据颜色依次排开,他有30对一模一样的CK内裤,如果饮料数目不是偶数,他会扔掉一瓶以保证对称。
如果您是个健康人,你周围有强迫症的朋友或家人,请尊重和包容他们,因为强迫症是疾病不是矫情,也不是纯心理问题,强迫症人群需要来自社会,家庭,朋友圈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您通过文章前面提到的三个维度评价感觉自己可能有强迫症,请及时到专业精神科医生那里就诊。
如果您已经被确诊强迫,请不要放弃积极配合治疗。下期我们将深入分析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法,给广大迫友提供专业的治疗引导!
*特别说明:本文仅作为科普用途,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寻求专业意见。